還記得2017年底,我因為自身罹癌的經驗,在病情穩定後,就決心投入醫病領域,加入生醫創業孵化器——希望盡一己之力幫助更多癌友病友。
夢想很美,但實踐起來,真的好困難。
首先是,醫學系真不愧是PR99%以內的人才進得了的科系,必須熟記各種專有名詞、各種生物知識、各種醫學級的英文單字......
身為一位重視美感大於一切的設計師,
我感受到眼前是一座巍峨又難以翻越的高山。
另一座高山,則是『距離感』。
在轉換跑道後,我結識了許多醫療人員和醫病相關創業者,在他們知道我的癌友身份後,也很不吝於和我分享許多癌症的新療法。
像是 『基因檢測』、『質子治療』 或是 『免疫療法』等等。
我雖然心裡感謝他們,
但面對這些『新療法』,我總是沒什麼特別感覺、甚至不覺得和自己有關。
因為我,買不起。
倒不是因為懷疑療效,網路上都有非常詳盡的介紹數據與正面真實案例——但最先進的療法,往往都伴隨著高昂的研發成本。
身為一般老百姓,我還是會選擇最符合我經濟條件的治療方式。
但『癌症早篩』,倒是引起了我的興趣。
癌篩,是我在研究醫病服務時,無意間看到的一個題目——即是癌症早期篩檢:適合用於檢測健康或亞健康族群是否罹癌。
其中有一間較具代表性的公司叫做 Arkbio Asia,據點是在新加坡,他們的服務特點是:『只需一滴血,就可以知道是否有癌症風險』。
除了具備技術上的創新外,也同時具備親民的價格。
今天這篇文章,想和大家分享我身為癌症患者和設計師,對醫病相關服務的一些個人看法:)
#溫馨提醒:
我國國健署和美國USPSTF 針對個疾病和年齡的人都有建議的準則,新興的血液切片或其他癌症篩檢項目尚未列入建議之中,請以國內醫囑為主。
#標題偷偷引用自己很喜歡的一本書名
#作者是PeterSu
#有興趣可以去博客來查查翻翻
http://se.piee.pw/CQMEH